鄂酒振興開局良好
湖北白酒銷量大幅增長。自2004年以來,湖北白酒產量連續三年名列全國第七位。2006年,湖北白酒銷售收入41.5億元,居全國第七位,銷售收入比上年增長70.6%,其中枝江酒業公司銷售收入16.8億元,連續五年進入全國白酒十強。2006年,湖北白酒的利潤、稅收也進入前十名,分別排在第十和第八位。
湖北白酒產品質量穩定提高。從省酒業協會組織的一年一度白酒行業內部質量檢評情況看,得分在90分以上的優質產品率一年比一年高。2006年參加行業檢評的43個白酒樣品感官評分均達到90分以上,白酒香氣純正,口感醇和協調,特別是以五星枝江大曲為代表的高度濃香型白酒和以白云邊為代表的兼香型白酒質量特優,完全可與國家名酒媲美。
枝江、白云邊、勁酒等幾家骨干企業發展勢頭強勁。勁酒、枝江、稻花香先后被認定為全國馳名商標,枝江、稻花香被列入第六屆“中國名酒”公示目錄。《中國酒業》一篇文章提及湖北市場時介紹道:湖北地產酒牢牢控制住中低檔酒市場,形成較高的市場門檻,眾多外省酒或是望而生畏或是鎩羽而歸。
鄂酒振興遺憾不少
雖然鄂酒增長勢頭強勁,但與川、魯、豫、皖、蘇等白酒大省相比,鄂酒仍然規模偏小,品牌知名度不高,產品檔次偏低,嚴重影響效益提高。2006年,枝江、白云邊、稻花香三大鄂酒企業利潤總和為1.7億元,只占杏花村的41%。副省長任世茂在枝江會議上也指出:我省地產酒在省內中低檔酒市場占有率高達50%和90%,但高檔酒市場占有率卻不足5%。2006年中國釀酒工業協會評出32位中國釀酒大師,其中白酒界19位。在這一代表釀酒界最高榮譽的評選名單中,四川有9名,貴州有3名,湖北僅有枝江酒業副總經理譚崇堯一人獲此殊榮。
湖北白酒沒有形成合力。省內一些小酒廠大肆仿冒甚至假冒我省著名品牌酒,幾家龍頭企業在爭奪酒店、超市終端市場時也存在非理性競爭,內耗嚴重。2005年10月,省內某知名品牌白酒國有資產掛牌出售。枝江酒業公司董事長、總經理蔣紅星意識到這是一個強強聯合的絕好機遇,當即與宜化集團聯手出擊。蔣紅星甚至親筆起草競標報告,指出枝江與之在產品香型、價格、渠道、技術、管理五個方面存在極強的互補性,兩強聯手定當躋身全國白酒五強。然而,由于種種原因,枝江酒業這位最專業而且出價最高的競標者還是與之失之交臂。事后,有業內專家評價:與其說是枝江酒業失去了一次一飛沖天的機會,不如說是鄂酒失去了一次整合資源闖入白酒第一陣營的契機。
鄂酒振興時不我待
目前,湖北白酒擁有天時、地利、人和,正處于最好的發展時期。
所謂天時,指宏觀經濟形勢有利于酒業發展。我國GDP持續增長和居民貨幣實際收入水平逐步提高,國家致力于擴大內需,一批積極適應消費升級,注重品牌培育,渠道建設等持續改進的優勢企業將獲得更好的發展機會。
所謂地利,指湖北經濟大環境有利于酒業發展。省委、省政府把釀酒工業擺上重要議事日程,成立了由副省長掛帥,省直14個部門負責人參加的省振興酒業領導小組,千方百計支持釀酒企業的發展。
所謂人和,指鄂酒企業發展愿望強烈。繼1萬噸優質枝江大曲擴建項目竣工投產后,枝江酒業又投資1.5億元興建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和4萬噸白酒灌裝中心。勁酒三期1.5萬噸小曲酒生產基地將于年內投產,白云邊、稻花香也在積極擴能增產。
全省振興酒業會議指出湖北酒業的工作思路是:突出一個重點(品牌),抓好兩個創新(機制創新和技術創新),維護好三方利益(消費者、企業、國家),調整好四個結構(企業組織結構、產品結構、市場結構和管理構架),促進酒業上檔升級,做大做強。筆者認為,鄂酒要形成合力提升整體形象還要做好五大合作(技術交流、應對終端勒索、打擊仿冒假冒、行業自律、企業維權)。枝江、白云邊、勁酒、稻花香四大龍頭企業應該率先在技術創新中賦予傳統行業新的生命力,在產品結構調整中形成差異化發展戰略,在品牌塑造中提升鄂酒整體形象,以舍我其誰的氣勢引領鄂酒走向輝煌。力爭到2010年我省白酒產能達25萬千升,白酒行業銷售收入進入全國前五名,推動我省食品工業千億工程的順利實施。(蔡 兵)